隨著春節(jié)假期結束,熱鬧非凡的電影春節(jié)檔也已進入收尾階段。但《流浪地球》一部一開始并不被看好的科幻電影,卻還始終保持著觀影熱潮。
這部電影上映的第一周就創(chuàng)造了約合人民幣20億的票房。截止2月28日,上映24天,累積票房超44億,目前排在中國內地總票房第二位,更有望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幻電影。
《流浪地球》是根據(jù)小說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,它講述了一群中國宇航員在太陽系瀕臨滅絕時,帶著地球在太空中流浪,拯救地球的故事。
2015年8月,劉慈欣創(chuàng)作的科幻小說《三體》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“雨果獎”最佳長篇小說獎,從那時起劉慈欣被媒體譽為“中國科幻第一人”、“中國科幻最大IP”,《流浪地球》只是他眾多科幻題材小說中的其中一部。隨后,2016年8月,第74屆“雨果獎”中國80后女作家郝景芳憑借《北京折疊》摘得中短篇小說獎,中國科幻文學開始向世界發(fā)聲,逐漸引起關注。
其實在我國,科幻文學的基礎十分薄弱,鮮有現(xiàn)象級科幻IP的產生,國內市場對于優(yōu)質的科幻IP的強烈渴求遲遲無法得到滿足,同時在科幻片影視制作、技術水平都缺乏能力與經驗。“娛樂資本論”曾分析過,《流浪地球》的成功改編,靠得不止是眾志成城的熱血,還有“窮”則思變的智慧。電影創(chuàng)作團隊保留《流浪地球》原著中的核心科幻設定,建立起中國科幻美學概念、洋為中用的前期拍攝與后期管理,對中國科幻乃至中國特效行業(yè)都具有一定啟示。
2019年2月20日,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在其官方網站宣布獲得中國科幻電影《流浪地球》除中國內地外的全球流媒體播放權。屆時,Netflix將會把《流浪地球》翻譯成28種語言,面向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觀眾播放。
Netflix買斷國外流媒體版權,無疑是看中這部中國式科幻電影可帶來的巨大影響價值,它不僅會讓中國觀眾瘋狂,相信也會讓國外觀眾在觀影過程產生強烈地共鳴。這也印證著中國科幻IP改編作品逐漸走進人群視野,未來更多的中國科幻IP將會被改編,越來越多科幻電影將會搬上熒幕,都是前一次科幻熱潮興起后帶來的效應。
吾里文化作為一家集內容創(chuàng)作、IP開發(fā)與制作、影視、游戲、動漫、娛樂等多板塊業(yè)務布局的泛娛樂文化企業(yè),旗下恒幻中文網便是一家主打科幻、推理、懸疑、輕小說等腦洞類型作品的原創(chuàng)內容創(chuàng)作平臺,培養(yǎng)扶植了許多優(yōu)秀的科幻作者與IP作品,例如《時空迷途》《聽說未來會先來》《記憶困境》《他從風星來》等,均被眾多讀者關注閱讀。
其中,《時空迷途》講述的是在未來,一場恐怖的瘟疫迅速席卷全球,科學家們對此束手無策,唯一可靠的解決方案,是將歐陽創(chuàng)用時光機器送至4000多年前的亞馬遜叢林,找到瘟疫的源頭,并找出防治的方案,拯救人類。作品改編亮點明顯突出,不論是開創(chuàng)“時空循環(huán)”和“倒帶重啟”等新科幻理論,還是人物、故事、情節(jié)的邏輯推理,懸念迭起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都讓讀者大嘆過癮,是一部值得影視改編創(chuàng)作的優(yōu)秀作品。目前,《時空迷途》曾入選愛奇藝第三期云騰計劃乙級網絡大電影IP,受到諸多影視制作關注。
目前,吾里文化已開啟多部優(yōu)秀科幻題材作品開發(fā)的合作渠道,歡迎有志影視公司加入,一同致力于優(yōu)質項目的深度孵化與創(chuàng)作。